红叶绿篱之王”--红叶石楠系蔷薇科石楠属园艺栽培品种,国内引种主要以红罗宾红叶石楠(Photinia fraseri‘Red Robin’)、红唇红叶石楠(Photinia fraseri‘Red tip’)、鲁宾斯红叶石楠(Photinia fraseri ‘Rubens’)三大品系为主。 蔷薇科石楠属,常绿小乔木,高达12米,株形紧凑,叶革质,长椭圆至侧卵状椭圆形,有锯齿,新叶亮红色,复伞房花序,仲夏至夏末开白色小花。浆果红色。喜温暖、湿润气候及微酸性土壤,不耐水湿,稍耐寒。在长江流域生长良好。
红叶石楠有如下几点发展优势:
一、适应性强:耐低温,短期可耐-25℃以上(地栽苗)低温,耐土壤贫瘠,在微酸、微碱土壤中均生长良好,抗逆性强,适生范围广,从黄河以南至广东均可正常生长,病虫害较少,较我国的原生石楠相比表现出较强的杂交生长优势。生长速度快,萌发率高,枝多叶茂,极耐修剪。
二、叶色美、姿态美:按常规自然生长,红叶石楠一年中基本上萌发3-4次,新芽萌发时,新梢及嫩叶均鲜红夺目,且红得极富光泽和亮度。春至夏,一般抽枝二次,新叶从淡象牙红至鲜亮红再至淡红、再转绿,第一次历时近月余,夏前一次历时稍短(它的红色有点类似于春季萌发的红叶小檗,不同于红花继木、红叶李等的暗红);至盛夏,叶色则转深绿(夏季高温期较长,则绿叶期延长);至初秋,又萌芽1-2次,至十月下旬停止发芽抽枝,叶子从十一月下旬开始转绿,如果在十月中旬再次修剪一次,则发出的新芽,红叶期可保持整个冬天(江浙一带);至次年春暖花开时才逐渐转成绿色。 红叶石楠枝叶疏密有致,可自然形成散球状小乔木,如修剪则可成高球型、柱形、绿篱形、矮拼球型等,均仪态万千,鲜艳夺目。可以说,常绿树种中,目前与红叶石楠可以相媲美的红色观叶系列树种少之又少。
三、广阔的市场前景:目前在木本红色观叶系列中,南方灌木应用最广泛的是红花继木,小乔木则为红枫与红叶李等,与以上几种相比,红叶石楠在用途上可作灌木色块、球状造型,也可作为小乔木用,在用途上胜人一筹;其二,通过修剪冬天也可保证其叶色红色亮丽(江浙一带),弥补了冬天缺少红色系列树木的不足,且其喜阳耐半荫(红枫在直射强光下长势不好,容易焦叶,红叶李在弱光下颜色变暗变绿),具有较高的光线强弱适应性;其三,红叶系列老品种单一、单调,自应用已很久,没有变化,急需用优秀的新品种去调和和充实树木群落,红叶石楠的应用将给多样性的生态园林添上一个优秀的树木品种。 广泛的应用性,强大的适应性,优秀的观赏性,使红叶石楠的市场容量极大,可以估计,它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红叶石楠栽后管理: 在定植后的缓苗期内,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,如遇连续晴天,在移栽后3~4天要浇一次水,以后每隔10天左右浇一次水;如遇连续雨天,要及时排水。约15天后,种苗度过缓苗期即可施肥。在春季每半个月施一次尿素,用量约5公斤/亩。夏季和秋季每半个月施一次复合肥,用量为5公斤/亩;冬季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,用量为1500公斤/亩,以开沟埋施为好。施肥要以薄肥勤施为原则,不可一次用量过大,以免伤根烧苗。平时要及时除草松土,防土壤板结。
病虫害防治: 红叶石楠抗性较强,未发现有毁灭性病虫害。但如果管理不当或苗圃环境不良,可能发生灰霉病、叶斑病或受介壳虫、土蚕等危害。灰霉病可用50%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预防,发病期可用50%代森锌800倍液喷雾防治。叶斑病可用50%多菌灵300—400倍液或托布津300—400倍液防治。介壳虫可用乐果乳剂200倍液喷洒或800—1000倍液喷雾防治。土蚕的防治宜在栽植前进行,地要适当深耕,并撒含磷类杀虫剂如土虫必杀。如栽后遇土蚕危害,需要及时进行补救处理,否则蔓延起来危害很大,尤其对幼苗期的红叶石楠,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死亡。
|